
18888889999
notice 网站公告
— 杏彩体育资讯 —
虽然我很乐意回答大家邀请的问题,但是你们不要乱邀请好吗?我是在摩纳哥工作,摩纳哥啊!法国旁边的摩纳哥!摩洛哥是北非国家啊!
噗
摩洛哥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卡萨布兰卡、撒哈拉沙漠、舍夫沙万、菲斯、拉巴特又是什么样?随着摩洛哥对中国免签,相信知乎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精彩的回答。但是五个月的常驻,我倒写不出一些具体的景色了。摩洛哥是安静的,它地广人稀,摩洛哥的时间是缓慢的,却一天之内寒暑交替、四季轮回。
朋友们那时知道我要去非洲,都表示了普遍的担忧,说是得打疫苗防传染病,还有动物大迁徙别再被踢了,以及担心非洲的治安。
摩洛哥在非洲的最北部,这里沿海一线的植被相对广袤,被称作“北非的后花园”,但是深入腹地就有了撒哈拉沙漠,天干物燥、满是沙尘。干燥到什么程度呢,晚上睡觉如果不小心张了嘴,就会被渴醒;沙尘多到什么地步呢,睡觉要是忘了关窗户,早上会以为自己躺在磨砂皮的床单上,下床浑身都得抖一抖。所以这里没有大规模的传染病,南非的动物也不爱来,它也来不了。那么起初,我就只剩下了治安方面的担忧。
据说阿拉伯国家信奉的教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如果有问题想不明白,一路向东,走到中国的时候,一切都会明白。再加上我们自建国以来不断地对非洲施以援助,所以大多数非洲朋友对我们中国人十分友善。尤其是摩洛哥,对中国刚刚免签不久,这个原本只有2000多个中国同胞的非洲国家,一下子就涌入了大量的我们的游客,当地的百姓除了友善,更多了一分好奇。我在哈桑二世清真寺的门口,十几分钟内就被两拨当地的大眼睛姑娘拽住合影,我询问原因,她们用英语告诉我:“因为你很帅。”
宽容是美德。
这里的人们长相倒的确有一点凶悍,但是性格普遍温和,尊重信仰,遵守规章制度。几个月以来,我几乎没有见过人们打架。可能是曾经被法国殖民的原因,摩洛哥保留了一些欧洲的规则和习惯,比如城市里开车,汽车都是主动避让行人的。即便是在戈壁滩的公路上,远远地见到警察,所有的汽车也都会立刻减速,等待警察临检或是通行的手势。我经历了一次临检,警察握着枪就过来了,用阿拉伯语和司机师傅穆罕默德谈了很久,表情严肃,气氛紧张。最后穆师傅为难地告诉我:“警察想请你对他们说一句Hello。”
穆师傅爱跟人打招呼,社交极其广泛。哪怕是戈壁里开车,遇见对向行驶的车辆的司机,也要伸出拇指互相问候。拇指。我挺佩服他的,朋友遍天下的感觉,我以后也想变成他这样的人。然后穆师傅告诉我,这是他们当地人的习惯,伸出拇指,代表“兄弟,我刚才这条道儿上有警察,盯紧着点儿,你那边情况怎么样啊?”如果对方也是拇指,穆师傅开车就可规矩了;如果对方是摆手……我就准备抓扶手吧。
我常常分不清这里的警察、军人和保安。在这个国家里,穿制服的,除了空姐,好像都配枪。所以治安,真的还不错。
但是凡事并非绝对,在我们好几百人的庞大剧组中,倒是有一个人被抢劫了。这是一个善良柔弱天然呆萌的香港姑娘,她隶属制片组,负责照顾几百个人的饮食起居和通信,我们的手机没有话费了,都会委托她来帮忙处理。但是她的手机,却被抢了。在一个月以内、在两座城市之中、她、一个人、被抢了、三次、手机。我们另外的几百个人,都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唯有她,三次。最后一次她被抢完就失联了,到了晚上,我们另外的几百个人自发出门寻找,有的还抄起了木棍跑到小河沟,在水边儿上捅来捅去。
后来我采访她,她说第一次的时候真是被吓坏了,到了第三次,就像喝水吃饭一样习惯了。 据我们几百个人的分析,劫犯应该是同一个人,因为她的美貌,便尾随了她两座城市。于是剧组的姑娘们都被这样的爱情所打动,晃着手机出门了。
但是为什么没有了第四次的抢劫呢?我们这几百个人认为,因为剧组又换了一座城市,这次要翻过雪山,路实在太远了。我们这几百个人都相信,那个劫犯此生都不会再和影视行业的人谈恋爱了。
那么你失联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我们几百个人都普遍关心的问题。
大哥,手机没了当然就失联了啊!你们几百个人就这智商啊?
噢。我们这几百个人恍然大悟。
调查完这件事,我就骨折了。我被抬上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一位黑纱蒙面的神秘女护士在颠簸的车内,要对我执行注射。救护车七拐八拐风驰电掣,我都晕车了,但是她特别稳,把针头套在针管上,抽取出药剂,又拔下针头,说了一句阿拉伯语,就将针头飞镖一般地掷进了我的屁股,然后再对接上针管进行助推。到了医院,我已经不疼了,估计注射的是止痛针。一个带学生的医生说要给我作固定,我问固定是为了?医生说,为了不疼。于是他就给我固定,一群学生围在他的身边观察。固定完了,给我疼的呀……
没多久,另一位演员,小麦,膝盖摔破了,也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因为他的脸上还满是戏中黑色的油彩妆,当地救护人员就直接把小麦推进了烧伤科。
我是坐着轮椅在一家路边的咖啡厅听到这个消息的,当时我们正要点东西喝——
我:一杯咖啡,两杯茶。
摩人:一杯、咖啡、一杯、茶。
我:不,两杯茶。
摩人:哦,两杯、咖啡、两杯、茶。
我:不,一杯咖啡,两杯茶。
摩人:哦,一杯、咖啡?
我:对的。
摩人:一杯、茶?
我:……一杯、咖啡、两杯、茶。
摩人:哦,一杯、咖啡……几杯茶?
听小麦讲,医院给他开具的也是止疼药,多少就让人不踏实。幸亏巧遇了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的石参赞一家,“摩洛哥有我们中国的医生,”石参赞说,“他们是专门来援助非洲的医疗队。”在石参赞的指引下,我顺利找到了上海同济医院的骨科专家王欣,在我的拍摄任务最紧急的时刻,他给我做了最为稳妥的救治。在此,必须感谢石参赞一家,感谢王医生。
虽然在国外受伤满不方便的,但是最让我们难受的,还是对中餐的思念。在卡萨布兰卡,有一家中餐馆,叫“上海花园”。因为是后来接盘,所以名字叫“上海”,主打的却是地地道道的山东鲁菜。连菜量都保留了山东人的大菜码,一种吃一次能占好大便宜的感觉。由于当地宗教和法律的限定,只有极少数的餐馆合法持有《售酒证》,上海花园算是其中之一,在这里可以放心地买酒、喝酒,不用担心被警察处罚。
上海花园的店主老范大哥也是标准的山东德州人,敦厚而寡言。那天饭后,他主动开车带着我们去海边喝茶,然后又挨个送我们回酒店。
第二次见面,是他听说我在小城廷吉尔吃不到蔬菜,就自己单枪匹马驱车十几个小时,给我送了半车的中国菜,连豆腐都有。他要连夜赶回去,我说太累,他说没事,累了就停在路边看会儿星星呗。
三十岁出头的时候,老范来到了摩洛哥,十八年转瞬即逝,对于山东,他叹口气,“已经回不去了……”在他的店里,摆着那么几件古香古色的中国古董,竟然是这么多年来,他在摩洛哥的旧货市场上淘到的。这些老物件儿,怎么会跑到摩洛哥呢?他说,没准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法国人从我们中国带走的,又赶上这边是法国殖民地,真不知道这些东西在海外飘荡了多少年。
我们的第三次见面,是在我即将启程回国的卡萨机场,他一定要来看我,因为“有生之年,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他像是对待一个要出远门的孩子,大包小包的给我准备了好多东西,最后,捧出两幅瓷盘子,是老物件,“把它们挂在你家里吧,这都是中国的,转了这么多年,能让它们回家,我觉得挺好的。”
如果你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正巧跟我一样想念地道的中餐了,可以去一下那座“上海花园”,地址就在20 Rue Mohammed mamoun maarif. Casablanca。shanghai garden。代我看看老范,也看看他的中国古董。
我那时行动不便,彻夜不眠,就常常在酒店里坐着,只能听见风声、鸟叫,和几小时一次的祷告。这边的清真寺随处可见,所以几乎全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听到诵经的声音,悠扬、缓慢,很像摩人在驴背上、在尘土中、在明晃晃的阳光下,远去的身影。
语言文化多样性非常明显的国家。
在当地,母语为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的居民,并不用“摩洛哥”Morocco 这个词来指代自己的国家,而是用 al maghrib,含义为“西部”或“日落之地”。
而音译为“马格里布”的 Maghrib 在其它许多语言中,通常被用作北非西部广大地区的统称,包括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等地,特别是前面三个国家。
几乎可以说,除了埃及以外的北非,都算是广义上的“马格里布”Maghrib。
那么“摩洛哥”Morocco 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最接近的来源是葡萄牙语 Marrocos 以及西班牙语 Marruecos。
当然,葡语和西语里的这个说法,也是从阿拉伯语借入的,只不过是借自另一个词 murrāku?。
阿拉伯语 murrāku? 又来自当地语言柏柏尔语 amur n aku?,含义为“圣地”。
摩洛哥最大也是最知名的城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这个名字最初来自葡萄牙航海队和地图绘制人员对原有阿拉伯语名称 dar al-bai?ā 的仿译,含义为“白房子”,后来到达这片土地的西班牙人直接沿用了这个名字(西语和葡语里这个短语的写法相近,casa 表示“房子”,blanca/branca 表示“白色”)。
不过,在当代摩洛哥通行范围最广的欧洲语言,不是西语更不是葡语,而是法语。
也有些摩洛哥人兼通西语或英语,但总人数远少于法语使用者。
不同于英语在印度、新加坡、菲律宾、南非等地以及法语在刚果、科特迪瓦、塞内加尔、中非等地的情况,法语当今在包括摩洛哥在内的多数北非国家并不是官方语言,主要基于历史遗留、学校教育和现实用途而通行。
摩洛哥人在社会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语言/方言,整体分为三个层面:
其中,包含多个支系的北部柏柏尔语是大部分摩洛哥原住民最初的母语。随着公元7-8世纪后阿拉伯人的到来和统治,带有当地特征的阿拉伯语变体长期作为强势语言被广泛应用,至今已有超过七成摩洛哥人以此为母语,柏柏尔语母语者反而是相对少数了。
柏柏尔语各支在历史上被视为多种语言,没有共同的“标准语”。21世纪以来,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分别在本国主要方言的基础上,构建了各自的“标准柏柏尔语”(二者也有不少区别),糅合了不同方言成分的标准语不同于任何人的母语,他们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运用。
摩洛哥阿拉伯语属于马格里布阿拉伯语的支系,后者是北非西部多数阿拉伯语方言的总称(纯从语言谱系来看,马耳他语也属于马格里布阿拉伯语),不但和标准阿语以及黎凡特阿语、半岛阿语差异较大,而且和同属北非的埃及阿语也有明显不同。对于东部各方言使用者而言,马格里布阿拉伯语各支系中,最难互通的就是摩洛哥阿拉伯语。倘若双方用各自的方言交谈,远比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交谈更加吃力。因此,当摩洛哥人和西亚等地的阿拉伯人交流时,有时会切换为双方共同掌握的外语沟通,比如和黎巴嫩人交谈就可能会用到法语。
法语是摩洛哥学校里的必修语种,受过教育的摩洛哥人多多少少都能运用法语,其中有不少人达到了精通的程度。英语是最热门的选修语种。此外,在摩洛哥北端和南端曾经属于西班牙“保护地”的区域,也有很多人将西班牙语作为主要外语来学习和使用。
延伸阅读:
1,
我也没想到,摩洛哥的阿拉伯女人,会对我家1岁半的小毛头兴趣那么大。
话说孩子1岁半时,我们带上他去摩洛哥自驾游。
这么个小小人,在长途飞行上,还能被装到宝宝筐里呼呼大睡。
他不哭不闹,就是醒来后各种懵圈,不知今夕何夕。
小毛头全程开开心心地坐在安全座椅中,各种欢喜。
以至于我固执地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遗传——原来你小子跟你爹妈一样,就是一个喜欢旅行啊!
但把他绑在身上,骑着骆驼走进撒哈拉大沙漠时,他大为反抗。
带这么个小毛头旅行,还是有福利的。
在我们还担心阿拉伯人慢吞吞的安检出关效率时,卡萨布兰卡机场的阿拉伯女警察,逗了小毛头几下,微笑着示意我们可以走优先通道。
就这样,小毛头一脸好奇地走出机场,晕乎乎地晒上了北非的阳光。
来几张小毛头在摩洛哥放飞自我的场景。
比如在蓝色小镇舍夫沙万。
比如在涂鸦小镇艾西拉。
在撒哈拉沙漠外围的某个村庄停车——我需要稍事休息,抽一袋烟;小毛头也要从安全座椅中出来放放风,撒丫子奔几个来回。
小毛头的体量、嘎嘎哇哇的怪叫以及晃晃悠悠的走路姿态,暴露了他的年纪,引来村庄街角闲坐的三个中年阿拉伯妇女的注意。
其中一个实在忍不住,径直走了过来,友善地逗着小毛头,双方同时对彼此掩饰不住好奇和欢乐。
她把小毛头抱起来,亲吻小毛头的脸蛋。
作为先遣军,在她放下小毛头之后,自然不会忘了招呼另外两个同伴——来啊,来看看这个稀罕的物件。
小毛头就这样被三个“奇装异服”的Madam包围了。
后来发现,类似的画风经常出现。
小毛头在摩洛哥混得着实有点拉风,反正这一路,他被阿拉伯女人“强吻”了好多回——他被亲吻过小手,也被亲热地贴过小脸。
有一次在菲斯老城,有一个自己也推着婴儿车的阿拉伯妈妈,帮婴儿车上睡熟的我家小毛头,好好整理了一下小被子。
还有一次,也是在菲斯老城,赶上了一场急雨,有位阿拉伯妇女跑过来,把手中的伞罩在我家孩子头上,自己却淋湿了衣服。
与此同时,小毛头靠咿咿呀呀、蹦跶蹦跶,还骗得了摩洛哥人的桔子、香蕉和苹果——比如他在菜市场溜达,就会被一路塞水果。
他就抱着水果一路掉,旁边还有摩洛哥人继续给,后面还有我一路帮他捡。
当然,并非这小子帅呆或是酷毙,纯属物以稀为贵。
如同中国人早些年看见洋娃娃,摩洛哥人这些年虽然见过很多中国游客,但撞见这么一丢丢大的——摇摇摆摆语焉不详,呆萌呆萌的混不吝款,也是稀罕。
如此而已。
以上,也可见摩洛哥人的友善。
2,
任何地方都有硬币的两面,所以摩洛哥之旅,你当然也会遇见不友善的一面。
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的摩洛哥,是世俗的阿拉伯国家,虽然摩洛哥人总体上友好热情,但在老城的集市,我听说过偶尔有针对中国游客的骗局。
而根据我自己的旅行经历,我建议你一定要拒绝别人主动出来给你带路。
要知道,马拉喀什也好,菲斯也罢,老城里的街道纵横穿插,密如蛛网;且东转西扯地毫无规律可循,不但很容易迷路,而且找到自己预定的民宿酒店,绝对是一项高难度事件。
比如在马拉喀什,当时我还没有WIFI,无法导航,就死活找不到自己的酒店。
这种时候——当你脸上的困惑被街边的阿拉伯人看明白之后,貌似热情实则钻营的当地小孩,就会不请自来。
他们用中文日文英文法文确定了你的身份之后,就开始用少量的英文夹杂着大量的阿拉伯语,给我比划着指路。
看他们七嘴八舌的热烈争辩,就知道他们也是懵圈的;告诉他们不用带路,但他们围着你,就是不走。
向前找了50米,小孩们战败了几个,伸手要钱被拒,撤了;右转又找了50米,小孩们又战败了几个,伸手要钱被拒,撤了。
只剩下一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死活不走地跟着我扎进小胡同,在我翻地图的时候,左一指右一指地瞎蒙,刷刷存在感。
东走西跑地转了几条胡同,扎进一条黑灯瞎火的小巷子,小孩忽然煞有介事地指了指深不可测的尽头说:“就在那边!”
探头一看,就觉得很不靠谱;再看小孩心虚的样子,明显是在说谎。
然后,小孩伸手要钱。
老非我可不是来传递这款中非友谊的,断然拒绝!
小孩坚持要,我坚持不给。
小孩看我坚决,不要钱了改要烟——你个小屁孩抽什么烟!我再次断然拒绝。
然后他骂了一句脏话,掉头跑了。
我定了定神,努力回想了一下来路,又折了回去。
我只好求助一家正规酒店的、穿着制式服装的门童。
门童无比热心,且毫无功利心。他掏出手机输入酒店名,生成了一张路线定位图。
我拍下地图,千恩万谢后再次扎入那一团乱麻般的蜘蛛网。
终于,我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店招。
摩洛哥还有一个菲斯老城,也是那款没有手机导航你就会瞬间迷路的地方。
这回我都有导航了,但找起酒店来还是很费劲。
于是,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这回换成一个男青年。
这家伙更过分。
打一开始我们就说自己有导航不用带路,从头到尾也没问他,他却一直跟在身边,用夹生的英语给你左一下右一下地乱指,怎么友善地婉拒都不听。
到了目的地,他说是自己带的路,伸手要钱。
再一次拒绝——老非我不是来传递这款中非友谊的!
再一次,他骂了一句脏话,气呼呼地走了。
当然,作为一个走过近百个国家的旅行达人,老非我不会因为目的地某些不好的点,就把它贬得一文不值。
反之,也不会因为目的地的某些好,就把它吹上天。
旅行只是单一的一次际遇,际遇不同,评价不同,这很正常。
但其实你早就该心中有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方,其实一如我们生活的周遭,都是良莠俱在的。
3,
去摩洛哥旅行过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个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是摩洛哥知名的旅行目的地,也是全球著名的三个蓝色小镇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希腊的圣托里尼,以及印度的焦达普尔。
舍夫沙万如何拉风就不说了,单说这个老城里,有很多流浪猫。
你肯定也看到过这款照片——爱心泛滥的游客,伸手逗猫来摆拍。
要我说,旅行的时候,你最好别招猫逗狗。
我们入住的青年旅社,有两个结伴同游摩洛哥的中国女孩——姑且叫做小手和小倩,她们在舍夫沙万只呆了半天,就被迫放弃行程,匆匆回国。
小手和小倩是两个工薪族女孩儿,喜欢旅行,也喜欢自拍或互拍美照。
她们告诉我说,她们拿出积蓄,请了年假,相约来摩洛哥环游自驾。
小手和小倩打扮得美美的走出青年旅社,带上了单反相机,然后互相拍一拍,嘻嘻哈哈非常开心。
非洲的阿拉伯城市,几乎都会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流浪猫特别多,它们在人类生活的区域里闲荡,靠人类施舍的、或者残余的一些食物维生。
舍夫沙万同样如此,流浪猫很多;并且流浪猫配上蓝色的背景,能出好照片。
小手和小倩很兴奋,小倩蹲在一只颜值不错的流浪猫旁边,一边伸手逗猫,一边跟小手说:“快帮我抓拍!快帮我抓拍!”
小手儿还没来得及按下快门儿呢,就听见小倩一声尖叫!
小倩被野猫挠了,手上出现几道深深的抓痕,见了血。
这下两个女孩全傻眼了——被猫狗挠咬是不能见血的,一旦见血,必须要去打狂犬疫苗。
你绝对不能去赌这件事,因为狂犬病一旦发作,致死率是百分之百!并且死亡的过程非常恐怖,患者也极其痛苦!
正值青春年华,小倩自然不可能去赌命。
两个女孩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不要浪费这次行程?
她们硬着头皮去摩洛哥当地医院寻求解决办法,但是,走进医院就懵了,要用专业的医学术语来沟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另外这个针也确实是不敢打,因为你甚至不知道被注射的到底是什么!
两人商量来商量去,只好决定马上回国。
回国就意味着提前还车,差价是不会退钱的;后续行程预定的酒店,因为酒店方接受了你的预订之后会拒绝其他客人,自然也不会退款。为了省钱选择的是相对便宜的机票,同样也不能退,只能作废;她们需要另外再花钱买两张回国的机票。
可想而知,这一趟小手和小倩所花出去的费用,远比自驾环游一趟摩洛哥要高很多,并且摩洛哥行程其实玩了一半都不到!
更揪心的是,小倩还非常担惊受怕。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旅行中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你绝对不能招猫逗狗!
男士们也不要去嘲笑女孩们的“爱心泛滥”,因为男人在旅行中做过的蠢事,同样是很可怕的。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的照片——两个男人拿着花生去逗土拨鼠。
你可能知道,黑死病曾肆虐整个欧洲,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你甚至还知道,黑死病的另外一个称呼,其实就是鼠疫。
而土拨鼠是野生动物中,传播鼠疫排名很靠前的动物!
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把自己的脸凑过去——无论是它将你抓伤,还是它的唾液溅到了你的身上,可能都会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旅行本来是非常快乐的,但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为此可能付出昂贵的代价。
4,
在摩洛哥的菲斯老城的街头,你可能会偶遇到街头舞蹈。
美丽的摩洛哥女舞者热情奔放,伴奏音乐不但明亮欢快,也充满了阿拉伯的传统味道。
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老城的大巴扎广场,你可能会偶遇到这样的街头游戏。
其实同我们春节游园时遇见的套圈小游戏,非常的相似。
自驾环游摩洛哥之后,老非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国度。
比如入夜后的马拉喀什大巴扎,其大排档的味道非常浓郁。
比如入夜后的撒哈拉大沙漠营地,篝火燃起来,歌曲唱起来。
老非所拍摄的这一组人像,分别来自摩洛哥的马拉喀什、菲斯以及著名的蓝色小镇舍夫沙万。
加上一个撒哈拉大沙漠,基本上就是摩洛哥旅行的重点。
摩洛哥是一个世俗的阿拉伯国家,也是北非5国中相对富裕的国家。
所以在卡塔尔世界杯上,摩洛哥杀入四强,创造了非洲球队的最佳战绩,倒也理所应当。
由于摩洛哥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所以疫情之前,去这个国家旅行的中国游客也越来越多。
5,
附上老非当时的自驾行程节点,供大家参考。
D1:北京经转伊斯坦布尔,飞至卡萨布兰卡。机场取车,直接去马拉喀什。
D2:马拉喀什。
D3:马拉喀什→瓦尔扎扎特。
D4:瓦尔扎扎特→梅尔祖卡。
D5:梅尔祖卡→撒哈拉沙漠。
D6:撒哈拉沙漠→菲斯。
D7:菲斯。
D8:菲斯→舍夫沙万。
D9:舍夫沙万。
D10:舍夫沙万→丹吉尔。
D11:丹吉尔→艾西拉。
D12:艾西拉→拉巴特。
D13:拉巴特→卡萨布兰卡。
D14:卡萨布兰卡。机场还车。
D15:卡萨布兰卡经伊斯坦布尔,飞至北京。
我是老非,一个旅行达人,一个背包客。
关注我,带你线上一起玩。
我的头像就是在摩洛哥的索维拉拍的,感谢摄影师兼老婆的 @耳多 。(那时候的头发还很多)
就是在这个地方,《权利的游戏》取景地。
倒也不是冲着权游去的,因为去之前并不知道,只不过是在马拉喀什的中餐店老板推荐我们来这里,摩洛哥特别小的一个城市,很美。
反正去哪里不是玩呢,就坐大巴来了这里。
它本身就是个海边小城,捕鱼业挺发达的,旅游业远不如那几个大城市。
但对于我们刚从撒哈拉沙漠出来的人来说可太美了。
并且碧海蓝天和漫天黄沙比起来,这种反差我觉得也是摩洛哥有意思的一点儿。
东边的沙漠线很长,西边的海岸线也不逊色。
在沙滩上可以骑马。
跟在沙漠上骑骆驼是很不一样的体验。
毕竟前者是水的世界,而后者是水的荒漠。
但是有一种生物在摩洛哥非常之多,那就是猫。
我从来没见过满大街长得都是猫的地方,丝毫不怕生人。
在摩洛哥的几天时间,去的地方不多,行程也并不轻松,就是走光观花的走了一些景点和非景点,吃了些独特的食物,但细想回来,摩洛哥这个地方颜色很丰富,应该是它身处非洲大陆吧。
至于为什么选择摩洛哥去玩,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免签,这也是很多留学生会去的地方,再加上它消费比起英国来说确实不高,我刚刚看了下索维拉的住宿大部分在40镑以下。
很有特色的。
并且它大概率包你一顿早餐。
相比起英国的住宿和食物简单友好太多了。
最后,以后有机会的话可能会再去一趟那边,有几个城市没去过,比如菲兹,卡萨布兰卡,希望是自驾。
如有需求请您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58号
电话:18888889999
手机:海南省海口市58号
Copyright © 2012-2018 首页-杏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琼ICP备88889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