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8888889999

notice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NEWS CENTER

杏彩体育资讯

service phone 18888889999

[联合早报]马亮:中国学不到新加坡?

发布时间:2023-08-04 16:04:32  点击量:
更多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新加坡都有中国值得参照和启发的方面。反过来,中国的快速进步,也为新加坡提供了一面对比的镜子。能有新加坡这样一个华人居多的比邻国家作为榜样或参照,对于中国而言是幸运的。


自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特别是他在1992年提出向新加坡学习以后,中国掀起了一股“新加坡热”。中国派遣大量政府官员到新加坡求学取经,新加坡同中国合作共建苏州工业园区等示范项目,推动新加坡向中国的“软件转移”。但是,对于新加坡模式是否适合中国,一直存在各种不同的声音。


最近在《中国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国的“新加坡热”:政策转移与突变》认为,中国向新加坡学习的本质在于一以贯之的实用主义,即一切为我所用。但是,中国学习新加坡的政治考量远大于实效因素。这是因为,与其向日本和西方国家学习,不如向华人社会和东亚儒家文化学习。


日本固然成功,但中国人对二战屈辱仍然无法释怀。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同中国相龃龉,也很难令中国官员心悦诚服。新加坡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标本,使中国在经历了“以俄为师”的惨痛学习经历以后,将其树立为举国学习的榜样国家。


这篇文章梳理了中国的“新加坡热”是如何发生和演变的,对于理解过去这段珍贵历史大有裨益。但是,该文的结论却略显悲观,援引的都是片面认为新加坡学不了、学不到和不值得一学的论据。


该文认为,中国学习新加坡具有很强的政治象征意味,更多的是出于执政合法性的顾虑,而学习得对不对和好不好,则另当别论。这种论断固然不无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


对于新加坡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新加坡模式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还是可以拆解重组的零部件。


恰如美国学者沈大伟在其新著《中国的未来》所言:“在新加坡,执政党掌握权力,毫无疑问一些权利受到了限制。但是新加坡有许多民主成分:多个政党、定期选举、独立于行政机构的议会和司法机构、非常开放(但有限制的)的媒体、真正的法治、高度职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没有腐败、活跃的非政府组织、完全市场驱动的开放经济、没有歧视的多种族社会、高质量和全球化的教育体系,以及对许多基本自由和人权的保障。”


因此,新加坡模式不只是一个个孤立的实践做法,其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和哲学思想。在看得见的有形政策背后,是看不见和无形的治理思想和理论。因此,如果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就终归无极而返,因为学到了器物也学不到制度和精髓。


的确,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可以说是“惺惺相惜”,因为两国同属华人社会和儒家文化,又都被西方国家视为威权体制的典型代表。但是,新加坡又在许多重要方面同中国截然不同。更为根本的是,新加坡的法治、吏治和民治,都是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所无法完全接纳的。


但是脱离了这些根基性元素,学习新加坡模式就蜕变为无源之水和缘木求鱼。因此,与其说新加坡模式是否适合中国,不如说中国是否准备好了借鉴和学习新加坡模式。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国家建设,是否可以在中国实现“软件转移”?对此,不能单方面地予以否弃,因为正面和反面的证据都比比皆是。


更为重要的是,恰恰是认为新加坡值得去学的官员,多数是“只做不说”的实干家,而不是牢骚满腹的空想家。许多知识转移不一定是看得见的照搬、复制或模仿,而可能是更为抽象的博采众长和经验借鉴。因此,不能抹煞中国学习新加坡的初衷和成效,而应历史和动态地审视两国的微妙互动过程。


此外,跨国学习的具体困难也不容忽视。新加坡的组屋、公积金、邻里中心、城市规划、贪污调查等许多实践,如果没有坚强的政治魄力和意志力,是很难执行到位的。虽然一些中国地方政府打着学习新加坡的幌子,但却扭头出台有违其精神实质的政策。这些出于经济竞争和政治博弈的错误做法,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念歪了经”。


此外,一些到访新加坡的中国官员并没有虚心学习,也没有“取真经”。特别是近些年中国越来越强大,一些官员傲慢地认为中国赶得上新加坡,甚至在一些方面都可以和新加坡媲美。另一个原因在于,近年来受到因公出国考察的限制,求学的多为低阶、副职或虚职官员,没有掌握实质的政策执行力,无法将新加坡的许多做法落地践行。


除了中央层面的大力推动,地方层面的自发性学习同样重要。以笔者在南洋理工大学的观察来看,许多地方官员是自发自愿地前来学习新加坡模式的。尽管仍然逃脱不了国家环境的影响,新加坡经验在中国一些区域的试验田已经雏形初现,开始显露出新加坡模式的威力。


“南橘北枳”是经验借鉴和政策转移经常遇到的尴尬,但大量政策实验乃至试错本身,却有助于找到最适合的方案,而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何奏效的原因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也在向中国“出口”软件的过程中受益良多。比如最近有研究就发现,新加坡在向中国传授发展经验的同时,也从中国学到许多治国之术,可谓相得益彰和“教学相长”。这揭示了跨国学习和政策转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说明需要从多个侧面去解读中国的“新加坡热”。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新加坡都有中国值得参照和启发的方面。反过来,中国的快速进步,也为新加坡提供了一面对比的镜子。能有新加坡这样一个华人居多的比邻国家作为榜样或参照,对于中国而言是幸运的。


虽然“一国两制”可以让中国在香港和澳门身上得到启发,但显然不如新加坡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所释放的智识更加弥足珍贵。因此,中国向新加坡学习的过程中,固然时有发生不愉快、不顺畅和不对接,但这个跨国互动的过程和成果却值得肯定和认可,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共享和政策转移,提供了难得的实践经验。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70123-716864



有什么问题请反馈给我们!


如有需求请您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58号
电话:18888889999
手机:海南省海口市58号

Copyright © 2012-2018 首页-杏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琼ICP备88889999号

平台注册入口